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一個有安全感的孩子,才會有更多的愿望去探索未知的世界,才會去“主動注意”學習。 家長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 如果家長包辦一切,會使孩子失去自主和自控,長此以往,就失去了主動關注的能力。 不要隨意打斷孩子正在專注做的事情 如果家長經常性地去干擾,會使孩子本來良好的專注性和持久性,被不斷地破壞掉,會讓孩子慢慢形成一種壞習慣。比如說孩子在做作業時,做了十分鐘就要去上趟廁所或者去吃點東西,做事情就會變得不專注。 不要老是指責孩子的注意力有問題
相反,如果家庭環境惡劣,比方說有家暴行為,孩子的身心始終處于一種預警的狀態,因為他們不知道父母的打罵什么時候會降臨,這樣的孩子不可能會主動地去認知這個世界,包括他們的學業。
家長的指責反而會加重孩子的不專注傾向,為什么呢?
因為孩子會覺得父母說的都對,會覺得自己的確是不專注的,而自己也沒辦法去做出積極的改善,因此就破罐子破摔,索性就不專注了。
孩子的專注力培養,首先來自于家庭,所以父母要擔當起主角。
如果父母能夠經常地跟孩子一起投入到親子運動和游戲中,指引孩子去思考,讓孩子體會到專注的狀態,慢慢地孩子就會把這種習慣變為自己行為的一部分,以后就會有比較強的專注能力。
其實對孩子的任何教育,都要抓早抓主動,訓練專注力也是。
另外,要引導孩子刻意地去練習,有個理論叫“1萬個小時”,就是說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,必須在上面花上1萬個小時的練習。
這些刻意的練習,盡管每天的量比較小,但架不住長年累月地練習,孩子的專注力就會慢慢培養起來。
最后,我要告誡大家的是,無論是專注力的訓練,還是其他學習習慣的培養,要讓孩子在讀書這條路上有出息,請務必記住——
珍惜生命,遠離游戲!